各系风采
【雷锋月】献礼建党百年,传承雷锋精神——你知道管理系i志愿时数最高的人是谁吗?
日期:2021-03-31 17:20:51  作者: 来源:  浏览量:62

本网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引导广大青年成为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践行者,管理系团学开展以“献礼建党百年,传承雷锋精神”为主题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系列活动。采访志愿优秀代表,就是其中之一。本期,我们采访到的主人公就是本系i志愿时长排名第一的陈诗怡师姐,她的i志愿时长足足有669时40分,就让我们来听一听她对于志愿者的一些看法和心声。



做志愿照片


问题一:师姐您好,请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致力于坚持志愿服务的呢?

答:大概是在2015年的时候,那个时候还不清楚志愿者是做什么的,但在学校听说有志愿者服务,自己还是进行了报名进行了网络培训。后来就一直断断续续有去做志愿,到现在也有六年的时间了。

 

问题二:师姐您长期坚持志愿服务的动力是什么?

答:动力主要就是觉得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感到很满足。原来通过自己微弱的力量也能改变这个世界的一点点,而且做完一个志愿的时候,能够让自己在各个方面都变得更努力、更上进,自己心里面会想:世界上有那么多比自己可怜的人,他们还那么乐观面对生活而自己又有什么理由抱怨生活,而且只有变得更强大才能帮助更多人。当有闲暇时间的时候,与其在家或者宿舍颓废,不如多去参加志愿者活动,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够收获很多东西,这也会使我们更加坚定自己的目标会更加坚定自己的目标。

 

问题三:那师姐您在做志愿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呢?如果遇到了您又会怎么进行自我调节呢?

答:困难是有遇到的,比如说我2017年高三的时候也参加了一个志愿活动当时快高考了,时间也很紧张,我也挺苦恼,但是后面慢慢的给自己心里暗示:可以的,一件事一件事地处理。即使高三压力很大,但每次去做志愿服务的时候我也会把它当做是解压的一种方式

还有一次,我去广州老人院做志愿者,陪老人们说话、聊天、玩游戏。但是很尴尬,我不会说粤语,虽然平时有看粤剧,能大概听懂,但总感觉自己说出来很奇怪,我当时就想该怎么办,但我不断地给自己心理暗示:我可以!后面虽然发音不太标准,但老人们都能听懂!这件事让我发现原来只要过了自己心里那关,其实很多事情都可以做到的。

如果有遇到不愉快的事情的话,其实也是可以去运动,比如说我就喜欢通过跑步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出一身汗就好了。

 

问题四:困难与收获并行,师姐您在志愿活动的过程中感觉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答:收获了快乐、知识和一些社会经验。首先,去做志愿者的人形形色色,什么年龄段的人都有,跟志愿者们交流也是能知道很多东西的,还能交到新朋友。其次,在做志愿者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能学到很多以前不了解、没接触过的东西,能够提前去接触这个社会。只要学到了东西当然就会感到很快乐和满足啦!

 

问题五:师姐您有一些什么关于志愿活动的心得与体会分享给师弟师妹们,让师弟师妹们更多地了解志愿活动的内涵与意义吗?

答:心得就是每参加一次志愿活动,就能收获一点知识,或者说收获一位朋友,而这些收获是学校和课堂都没有的,比如说之前我去老人院跟那些他们聊天的时候,其实他们很多都是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的老人家,他们有的在政府工作过,在民政局工作过,在党办工作过,在医院工作过等等,在跟他们聊天的过程中,就会涉及到他们以前的工作是干什么的,说是陪他们聊天,其实就是在听老人们给我们讲故事。从他们的故事里会看见世界上不一样的色彩,也会引起你的思考。做同一个志愿,每个人的体会也会不一样,比如说,做劳力活动的志愿,结束后你可能会觉得辛苦,可是每天都有人做这个事情,我们仅仅只是体会了一次,从此在心里对这些劳动者会更加敬佩,你也会因为帮助了别人而更加开心。去做志愿的时候,就好像神农尝百草一样,因为很多事情都是没有做过的,做过之后才知道,原来是这样,每一次志愿活动都会有不一样的滋味。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我们并不需要做多少轰轰烈烈的事,只需用自己的行动,激起人们心中向善的涟漪,使更多的人愿意用真诚的心来温暖世界,雷锋月,期待更多“新时代雷锋”加入!



陈诗怡师姐

(供稿:团学新媒体工作部 韦涵椰 谢成伟 摄影:陈诗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