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基本信息
1.专业定位
面向现代生产、服务对信息化、智能化的需求,培养从事智能电子设备与计算机应用系统一体化设计、开发、部署与维护等方面工作的本科层次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专业相关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与智能电子设备集成的理论和方法,具备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的综合能力,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智能电子设备与计算机应用系统一体化设计、开发、部署与维护等方面工作的本科层次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目标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和审美能力,体格健康,具有正确的劳动观和较强的劳动能力;
目标2:掌握专业必备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理解计算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建立软硬件一体化的核心知识体系;
目标3: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经历系统的专业实践,具备良好的企业级软硬件一体化应用系统设计、开发、部署与维护能力,能解决复杂的实际工程问题和对结果进行分析;
目标4: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掌握工程原理和相应的决策方法,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时能综合考虑环境、法律、伦理、道德等非技术因素;
目标5: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持续学习和跟踪电子与计算机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技术创新。
3.培养规格
(一)学制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为3到8年。
(二)修读学分要求
165学分。
(三)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掌握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所需要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应能达到以下要求:
1.1能够用于分析和描述复杂的专业领域工程问题;
1.2能够用于复杂软硬件一体化工程问题中所需的算法设计、程序设计与实现;
1.3能够用于系统设计、实现与评价。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专业知识,识别、表达复杂的专业领域工程问题,并通过分析研究,获得解决关键问题有效方案。
2.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专业知识,识别、判断并有效分解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2.2能够基于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模型方法,正确表达复杂工程问题;
2.3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复杂问题的影响因素,并借助文献研究进行分析,以获得解决关键问题的有效方案。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复杂的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和模块,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能够综合考虑其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的影响。
3.1掌握软硬件一体化系统的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设计、开发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3.2能够针对特定需求,完成软硬件设计;
3.3能够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设计,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3.4在设计中能够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制约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仿真、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
4.2能够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和实验工具开展实验,提取实验数据,规范表述实验结果;
4.3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通过信息综合,归纳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掌握专业领域常用的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和工程工具,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2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和工程工具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
5.3能够开发和运用现代工具,预测与模拟复杂工程问题。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工程解决方案和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了解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专业工程实践的影响;
6.2能够分析和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软硬件一体化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中。
7.1理解专业工程实践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
7.2在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中体现环境友好型设计理念,并选用有利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专业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能够基于正确的政治立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专业工程实践的社会道德和价值取向问题进行评判;
8.2理解工程技术的社会价值以及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在专业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9.1正确认识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能够在团队中独立开展工作;
9.2能够与团队中的成员包括其他学科的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
9.3 能够组织、协调团队开展工作。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等;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能够就专业问题运用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0.2具有较强的外语运用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具备专业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11.1了解工程实施的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掌握工程项目管理和经济决策方法;
11.2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下,在设计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运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具备专业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基本方法和途径以跟踪专业学科前沿、发展趋势;
12.2 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能运用现代工具进行终身学习,不断获取新的专业知识和领域技能,以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
4.课程体系
Linux C程序设计基础、网络应用技术、面向对象设计与编程、嵌入式编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系统原理、数字逻辑电路设计、单片机与接口技术、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物联网通信技术应用、云计算基础与实用技术、传感器应用与开发、系统集成与应用等。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体系
课程类别 |
总学分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比例 |
公共必修课 |
45 |
542 |
348 |
27.3% |
专业必修课 |
82 |
945 |
549 |
49.7% |
专业限选课 |
0 |
0 |
0 |
0% |
通识限选课 |
3 |
54 |
0 |
1.8% |
任选课 |
23 |
72 |
342 |
13.94% |
毕业实习 |
4 |
0 |
72 |
2.42% |
毕业设计(论文) |
8 |
0 |
144 |
4.85% |
总计 |
165 |
1613 |
1455 |
100% |
5.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优秀,教学水平较高。形成了专业带头人、专业核心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四位一体”的具有较强教科研能力的教师梯队,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满足本专业教学要求,现有专任教师16名,专业核心课程教师7人,合作企业兼任教师4人。专业师生比为 1 :12.5。(国标:专业师生比大于1:24,专任教师人数大于等于12人)。
专业核心课程7名教师包括,每人至少承担2门以上的专业核心课程,都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
专业师资队伍的专业背景大多是毕业于211和985院校如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计算机类相关专业毕业,专业背景或相近专业背景者的比例达到90%以上。
本专业的专任教师16名。在学历结构上,本专业有博士3人,硕士1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占87.5%。教师年龄结构老中青比例4:9:3,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学历结构如表2所示。
表2 专任教师学历结构表
学历结构 |
学历(学位) |
人数 |
比例(%) |
比例(%) |
博士 |
3 |
18.75 % |
87.5% |
|
硕士 |
11 |
68.75% |
||
本科 |
2 |
12.5 % |
|
|
合计 |
16人 |
本专业的专任教师16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副高职称6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为62.5%。讲师、工程师等中级职称6名。专任教师职称结构如表3所示。
表3 专任教师职称结构表
职称结构 |
职称 |
人数 |
比例(%) |
比例(%) |
教授 |
4 |
25% |
62.5% |
|
副教授 |
6 |
37.5% |
||
讲师 |
6 |
37.5.75% |
|
|
青年教师 |
结构 |
人数 |
比例(%) |
|
总数(45以下) |
12 |
75% |
|
|
硕士研究生以上 |
12 |
75% |
|
6.教学条件
专业教学实验室配套完善,设备先进,利用率高,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本专业现有移动互联网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组成原理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嵌入式开发实验室等9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室面积共1023平方米,教学教室面积达到4185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达到26平方米(国标要求大于16平方米);实验室软硬件设备总值1103万元。实验室设备较先进,空闲状态下均向师生全面开放,平均利用率达高,能够满足专业教学需求,在人才培养中能发挥较好作用。实验室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良好。专业实验室设备情况汇总如表4所示。
表4 主要实验设备表
序号 |
主要教学设备名称 |
型号规格 |
台(件) |
1 |
ARM教学实验平台 |
FS210 |
40 |
2 |
Cortex-A9开发板 |
友善之臂Super4412 |
45 |
3 |
数字示波器 |
SDS1052DL |
40 |
4 |
传感器实验箱 |
赛特SET-N |
27 |
5 |
单片机实验箱 |
天煌Thdpj-2 |
20 |
6 |
计算机原理实验箱 |
Thtjz-2 |
40 |
7 |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箱 |
THJZ-2型 |
20 |
8 |
模拟电路实验箱 |
THM-3A型 |
40 |
9 |
物联网综合实验箱 |
GEC210 |
29 |
10 |
数字逻辑实验箱 |
THDL-1型 |
40 |
11 |
嵌入式开发套件 |
STM32F407ZE |
25 |
12 |
树莓派 |
4BI |
25 |
13 |
传感器 |
其他 |
25 |
14 |
计算机 |
其他 |
459 |
二、其他专业相关的重要信息
无